欢迎访问沙巴SB体育官网本科招生网!欢迎莘莘学子报考沙巴SB体育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发布时间:2020-04-26     点击次数:

一、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1998年设立,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核心专业,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据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统计,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4星级,多年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组织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构架

专业牢固树立“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创新、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优势特色。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实训、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EDA技术与FPGA实训、生产实习、图像工程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三、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近几年就业率(包括升学)都在95%以上。从毕业生就业的企业性质上看,包括电子类企业、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公司、互联网及软件行业等,还有广播电视、银行、军队、医疗、铁路、电力等部门。专业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直接就业,还可以进一步深造,在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

四、学习本专业的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是宽口径专业,服务范围可以涵盖高端装备制造、能源、海洋、通信、家电、交通、食品、国防、新材料工业、健康医疗等行业和产业。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来看,国家大力推进包括“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重点对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新型战略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另外,所服务的行业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持续升级改造,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了广阔的服务空间。

五、学生素质要求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就业口径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实践,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当代高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突出系统与集成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六、专业特点和优势

专业目前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7人(含2名外教)、副教授6人,13名教师有境外学习或科研经历;有青岛高校教学名师1人;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人才1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2022年)、一等奖3项(2009年、2014年、2018年)、二等奖1项(2018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2017年、2019年、2021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10余项。

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创新技术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专业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在教育教学方面深耕细作、硕果累累。《数字图像处理》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和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020年),“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专业依托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基础实验、电子信息工程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开展专业实验,依托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等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进行硕士生培养,基于“导航制导与控制”、“光电检测与控制”博士点培养博士生。